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扬子毛茛 | 拼音:yáng zǐ máo gèn |
拉丁学名:Ranunculus sieboldii Miq. |
别 称:辣子草、地胡椒、平足草、鸭脚板草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毛茛目 | 亚 目: |
科:毛茛科 | 亚科:毛茛亚科 |
族:毛茛族 | 属:毛茛属 |
主要产地
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江苏、浙江,福建及陕西、甘肃等省 |
形态特征
扬子毛茛多年生草本,遍体被白色或淡黄色柔毛。基部分枝,常匍匐地上。叶为3出复叶,具长柄;叶片宽卵形,长2~4.5厘米,宽3~6厘米,中央小叶具长或短柄,宽卵形或菱状卵形,3浅裂至深裂,裂片上部边缘疏生锯齿,侧生小叶具短柄,不等地2裂。花对叶单生,具长梗,径约1.5厘米;萼片5,
狭卵形,反曲;花瓣5,黄色,近椭圆形;雄蕊多数,花药黄色;雌蕊多数,子房上位,花柱钩曲。瘦果扁平,有边缘,
中部突起,先端具短喙。花果期5月至10月。 |
生长习性
扬子毛茛生于海拔300-2500米的山坡林边及平原湿地。 |
药用价值
扬子毛茛性热,味苦,有毒。治疟疾,瘿肿,毒疮,跌打损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