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毛花点草 | 拼音:máo huā diǎn cǎo |
拉丁学名:Nanocnide lobata |
别 称:灯笼草、蛇药草、小九龙盘、雪药、泡泡草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荨麻目 | 亚 目: |
科:荨麻科 | 亚科: |
族:荨麻族 | 属:花点草属 |
主要产地
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广东、台湾、福建、江西、浙江、江苏、安徽等省 |
形态特征
毛花点草多年生、丛生草本,高15-30厘米。茎柔弱,上部多分枝,有倒生的柔毛。叶互生,有长柄;叶片三角状广卵形或扇形,长6-18毫米,宽8-20毫米,先端钝圆,基部阔楔形或截形,边缘有粗钝齿,两面均有散生的白色长毛,上面有白色点状突起。
花白色,单性,雄花序生于枝梢叶腋;雌花序生于上部叶腋,均有短梗。瘦果扁椭圆形,有点状突起。
花期4月。果期7月。 |
生长习性
毛花点草生于山谷溪旁和石缝、路旁阴湿地区和草丛中。 |
药用价值
毛花点草全草。味苦、辛,性凉。入肺经。通经活血,清热解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