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小飞蓬 | 拼音:xiǎo fēi péng |
拉丁学名: |
别 称:小蓬草、加拿大蓬、小白酒草、小白酒菊、祁州一枝蒿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 | 亚 目: |
科:菊科 | 亚科: |
族: | 属: |
形态特征
茎直立,株高50-100cm,具粗糙毛和细条纹。叶互生,叶柄短或不明显。叶片窄披针形,全缘或微锯齿,有长睫毛。头状花序有短梗,多形成圆锥状。总苞半球形,总苞片2-3层,披针形,边缘膜质,舌状花直立,小,白色至微带紫色,筒状花短于舌状花。瘦果扁长圆形,具毛,冠毛污白色。种子繁殖。
小飞蓬幼苗除子叶外全体被粗糙毛。子叶卵圆形。初生叶椭圆形,基部楔形,全缘。成株高40~120厘米,茎直立,上部多分枝,全体被粗糙毛。叶互生,条状披针形或矩圆形,基部狭,顶端尖,全缘或微锯齿。边缘有长睫毛。头状花序,密集成圆锥状或伞房状。花梗较短,边缘为白色的舌状花,中部为黄色的筒状花。瘦果扁平,矩圆形,具斜生毛,冠毛1层,白色刚毛状,易飞散。
小飞蓬为一年生或越年生杂草。主要靠种子繁殖。10月初发生,10月中、下旬出现高峰期,花期在次年6~9月份,果实7月份渐次成熟。 |
生长习性
生于旷野、荒地、田边、河谷、沟旁和路边,阳性,耐寒,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但周围要有水分,易形成大片群落。 |
药用价值
全草或鲜叶入药,味微苦、辛,性凉。清热利湿,散瘀消肿。肠炎,痢疾,传染性肝炎,
胆囊炎;外用治牛皮癣,跌打损伤,疮疖肿毒,风湿骨痛,外伤出血;鲜叶捣汁治中耳炎,眼结膜炎。 |
相关传说
外来入侵植物。该植物可以产生大量瘦果,瘦果借冠毛随风飘散,蔓延极快,对秋收作物、果园、茶园危害严重,为一种常见的野草,
通过分泌化感物质抑制邻近其他植物生长。该植物是棉铃虫和棉蝽象的中间宿主,其叶汁和捣碎的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