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翠云草 | 拼音:cuì yún cǎo |
拉丁学名:Selaginella uncinata (Desv.) Spring |
别 称:龙须、蓝草、剑柏、蓝地柏、地柏叶、伸脚草、绿绒草、烂皮蛇 |
门:蕨类植物门 | 纲:石松纲 |
目:卷柏目 | 亚 目: |
科:卷柏科 | 亚科: |
族: | 属:卷柏属 |
主要产地
安徽、重庆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陕西、四川、陕西、香港、云南、浙江 |
形态特征
翠云草多年生草本。主茎伏地蔓生,长30-60cm,有细纵沟,侧枝疏生并多次分叉,分枝处常生不定根。叶二型,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;侧叶卵形,长2-2.5mm,宽1-1.2mm,基部偏斜心形,先端尖,边缘全缘,或有小齿;中叶质薄,斜卵状披针形,长1.5-1.8mm,宽0.6-0.8mm,基部偏斜心形,淡绿色,先端渐尖,边缘全缘或有小齿,嫩叶上面呈翠蓝色。孢子囊穗四棱形,
单生于小枝顶端,长0.5-2cm;孢子叶卵圆状三角形,长约2mm,宽约0.8mm,先端长渐尖,龙骨状,4列覆瓦状排列。
孢子囊圆肾形,大孢子囊极少,生在囊穗基部,小孢子囊生在囊穗基部以上;孢子二型。孢子期8-10月。 |
生长习性
翠云草生于海拔40-1000m的山谷林下,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,以及岩洞内,湿石上或石缝中。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。 |
药用价值
翠云草味淡;微苦;性凉。清热利湿;解毒;止血。主黄疸;痢疾;泄泻;水肿;淋病;筋骨痹痛;吐血;咳血;便血;外伤出血;痔漏;烫火伤;蛇咬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