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杜鹃 | 拼音:dù juān |
拉丁学名: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. |
别 称:唐杜鹃、照山红、映山红、山石榴、山踯蠋、杜鹃花、山踯躅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杜鹃花目 | 亚 目: |
科:杜鹃花科 | 亚科:杜鹃花亚科 |
族: | 属:杜鹃属 |
主要产地
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 |
形态特征
杜鹃落叶灌木,分枝多而纤细,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。叶革质,常集生枝端,卵形、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针形,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边缘微反卷,具细齿,上面深绿色,疏被糙伏毛,下面淡白色,密被褐色糙伏毛,中脉在上面凹陷,花2-3(-6)朵簇生枝顶,花冠阔漏斗形,玫瑰色、鲜红色或暗红色,花柱伸出花冠外,无毛。蒴果卵球形,长达1厘米,密被糙伏毛;花萼宿存。花期4-5月,果期6-8月。 |
生长习性
杜鹃性喜凉爽、湿润、通风的半阴环境,既怕酷热又怕严寒,生长适温为12℃至25℃,喜酸性土壤,在钙质土中生长得不好,甚至不生长。 |
药用价值
根(杜鹃根):酸、甘、温。活血,止痛,祛风,止痛。用于吐血、衄血,月经不调,崩漏,风湿痛,跌打损伤。叶(杜鹃叶):酸,平。清热解毒,止血。用于痈肿疔疮,外伤出血,瘾疹。花(杜鹃):酸、甘,温。活血,调经,祛风湿。用于月经不调,经闭,崩漏,跌打损伤,风湿痛,吐血,衄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