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法 1通过对比尺寸估计液体的用量
1
用其它物体作为参照物。如果你没有测量工具,就用视觉辅助法想象相关参照物的大小,以此获得液体的正确用量。下面列举一些比较好的参照物:
- 1茶匙液体的体积和你的手指尖大小接近
- 1汤匙液体的体积和一个冰块的大小接近
- 1/4杯液体的体积和一个大号鸡蛋大小接近
- 1/2杯液体的体积和一个网球的大小接近
- 1杯液体的体积和一个棒球、一个苹果,或者一个拳头的大小接近。
2
选择合适的容器倒入液体。理想状态下,两只手掌向内弯曲会形成圆形的凹面,所以可用来盛水。但如果是有粘性的液体,比如蜂蜜,那用手来捧就不太合适了。尽量选择透明的容器,这样你才能方便地想象可以放入其中的视觉辅助物。
- 假如你要量取1/4杯原料,你最好选择高玻璃杯,因为只有高玻璃杯才能放下一粒鸡蛋。如果你需要量取1/2杯或1杯原料,开口较宽的玻璃杯更加合适。
3
把容器放在平坦的桌面上,然后蹲下来,让眼睛与容器位于一条水平线上。这样你才能看清到底有多少液体倒入容器中。倒的时候尽量慢一些。
- 如果你觉得差不多了就暂停,和心中的参照物对比一下。
- 如有需要,添加或倒掉一些液体。
4
看看容器中的液体,记下液面的位置。有这次的液面作为参考,下次再需要估量液体体积就简单多了。为了方便,你可以用同一个杯子量取液体(比如量取1/4杯时使用高玻璃杯)。
方法 2使用电子厨房秤
1
用电子秤量取液体。总的说来,在假设所有液体和水等密度的前提下,你可以用电子秤称出所需液体的重量。
- 牛奶和橙汁等大多数液体和水的密度比较接近,但是蜂蜜或糖浆等液体的密度比水大很多,所以这时电子秤的读数可能不准确。
- 为了让称量的结果更准确,有些电子秤可以选择液体的种类。比如,当你选择牛奶后,电子秤能根据所选液体,也就是牛奶的密度计算出正确的体积。如果你的电子秤也有这种功能,那你一定要先选择液体的种类。
2
计算液体的重量。如果你用的是普通的称,你需要正确计算出液体的重量。如果你能记住1000克水的体积刚好是1000毫升,这对称量液体会有帮助。
- 测量液体时,你可以将上述关系作为重要的度量标准。比如,你需要半杯水,那就称4盎司或者125g水。
3
选择盛装液体的玻璃杯或容器。把容器放在称上,注意一定要放在称的正中央。
- 先不要倒入液体。一开始放上去的容器必须是空的,这一点非常关键,因为你需要调整电子秤的设置,将容器的重量排除在外。
4
矫正电子秤,排除掉容器的重量。检查电子秤上是否有按键写着“去皮”或者“归零”。
- 一旦按下这个键,电子秤上容器的重量就会显示为零了。只有先完成这一步,称量出的液体重量才会准确。
5
把液体倒入容器。慢慢倒,并不时停下来检查读数。当读数显示的重量或体积为你需要的数字时,停止倾倒液体。如果读数超过了,就把多余的液体倒入水槽。
6
量取食谱中其它需要的液体。如果你用普通的称量取液体,并需要将几种液体混合,就将它们倒入同一个容器。只要把容器放在秤上,然后将两种液体的量加在一起就是混合液的总量了。往容器中倒入第二种液体时,注意观察称上显示的数字,当数字增大到正确的值时就不要再倒了。
- 如果你的电子秤可以选择液体的种类,那么倒入另一种液体之前,你需要改变设置,重新测量。
- 假如你刚刚量取了水,现在打算量取牛奶,就把装水的容器放在一边,将液体种类选为牛奶。接着,拿一个新的容器放在秤上。
方法 3使用量勺
1
了解汤匙和杯的换算规律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1杯等于16汤匙。只要掌握了这个简单的对应关系,你就可以计算出需要量取多少汤匙的液体了。
- 比如,你需要半杯液体,就取8汤匙。
2
用汤匙量取所需液体。量取液体时下方放一个容器,防止液体溅出。将液体倒入量勺时手要稳,速度要慢,这样才不会有太多液体溢出。
- 把量勺里的液体倒入容器,直到液体的总量达到需要值。
3
用茶匙获得更准确的总量。有些食谱对称量的要求更精确。这时,你可以用茶匙来获得所需的确切用量。
- 1茶匙等于1/6液体盎司或者4.7ml。
4
记住容器中液体的量。这样做可以训练你预估测量值的能力。
- 如果你用玻璃或塑料容器盛装液体,你可以用记号笔将量取结果写在在容器表面。这么一来,以后你就不用再拿汤匙量取液体了。比如,你量取了1/4杯(4汤匙)液体,就在容器内液面处写上“1/4”杯。
小提示
- 如果你的食谱比较老,食谱里提到的量杯有可能是英制的。英制量杯的容积比美制量杯大,前者一杯等同于9.6液体盎司(272ml)。所以,你需要量取19汤匙液体,而不是16汤匙。
- 其它国家的食谱在原料测量上也有少许不同。比如,英国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和南非等国家食谱里一个量杯的容积是8.4液体盎司(250ml)。
- 如果食谱中所有原料的测量单位都是杯,比如两杯面粉、半杯白糖、一杯牛奶,你可以用同一个量杯量取原料。不论哪种原料,只要所需数量相同,你都可以用同一个容器量取。最后获得的原料可能比实际多,也可能比实际少,但差别并不大。